文章分享
坏日子所学:退省与冲气
2025-08-01
公教报
「我过去的半年,好像一直在地狱的深渊里生活,看不见光。」少娟(化名)说道。少娟年近七十,年轻时只身来港打拼,努力地经营自己的面铺三十载。疫情后,香港经济低迷, 少娟的生意每个月都在赔本。白手兴家的她为了支撑住半生的招牌,以及留点积蓄给家人, 她决定投资赚钱。不料她接连投资失利,更在网上遇到投资骗局,最终面铺被迫结业,少娟亦惹上一身债。不久,少娟受到债务滋扰,令她万分焦虑,最终经社工转介到向晴轩。少娟本以为能暂时得以喘息,却想不到这才是恶耗的前奏。
在避静的日子,少娟积极地处理破产的事宜。这段时间她前后收到两通电话— 一通是孙儿子的死讯;另一通则是亲姐的死讯。由于债务缠身,少娟生怕接触家人会连累他们,因此未有出席两位至亲的丧礼。那一晚, 少娟彻夜未眠,将经历的痛和自责,一同与夜色淹没自己。
「我的日子真的坏到透⋯⋯真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」少娟一边与社工诉苦,一边摇头。社工问:「其实人性经验有没有对与错?」
少娟默不作声。 「坏日子是怎样的坏?」少娟闭上眼,呼了一口气,开始细说她的内心⋯⋯
在向晴轩工作, 笔者经常思考两个问题:「何为避静?」「谁的避静?」面对家庭或个人危机,我们以为避静就是避开一些人和事,可问题终究会绕回自己身上。那么,避静的本质是什么?追溯至玛窦福音( 约公元八十年),「退省」这观念在主耶稣从事公开传教之先已出现。耶稣当时就意识到,需要离开世俗,在沙漠中度四十天的祈祷生活,从而面对魔鬼的诱惑,接受圣神的引导。这个自我沉 淀、梳理,重整、再出发的「退省」经验,笔者认为,是避静的雏型。
「退一步,自省;默观人性,平衡。」这是笔者认为较为贴近避静本质的演绎。少娟经历了人生的低潮,人到晚年一无所有,这份失去令她看不见光。然而,有潮落自然会有潮起,如同道家提出的阴阳概念。太极生两仪、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;在两仪的中间存在了一条界线,称之为「冲气」。万物走向一个极端的时候,同样是走向平衡的过程,因此有「危」时,自然有「机」;有黑影的地方,自然有光;而少娟的坏日子坏到透,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自然是好起来。
少娟静默下来,开始思考她的坏日子, 说:「我以为自己不行了,心脏四分五裂似的,可是日子仍然要过,我想在这里试一试重生。」
「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」。每个危机背后都代表着一个紊乱状态,它不会是永久的,亦自然有回到平衡的轨迹。作为社工,与避静者的相遇也是短暂的,但避静中心容让他们在紊乱的状态中,后退一步,思考并察觉让自己好起来的那一点。或许那一点是一句赞美、一条问题、一个举动,又或者仍然未找到。不要紧,既然此时此刻活着,不如想想有什么令你感到安全和好一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