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媒报导
孩子的呐喊
2025-05-09
公教报4238期
童年,本应是充满快乐和无忧无虑。然而,现实却让许多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。很多时候,家长抱怨自己孩子不够听话,情绪波动大,经常发脾气,甚至出现各种情绪行为问题。家长容易指控孩子就是问题的根本,但却忽略问题背后,孩子正默默承受着童年逆境经历(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)带来的创伤。他们的心声和需求,常常无法被真正理解。
孩子的呐喊,表面看来只是一句句稚嫩的抗议,但实际上是他们心中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无奈。他们可能在家庭中面临着亲密关系的断裂,父母的争吵或分离,家庭成员的精神健康问题,甚至是虐待或忽视,这些都影响着孩子的情感发展。童年逆境经历如同无形的枷锁,禁锢着孩子的心灵,扭曲着他们的认知。他们或许表现出攻击性,实则是在宣泄内心的恐惧;他们或许显得孤僻沉默,实则是在保护脆弱的自我。这些情绪行为问题,并不是孩子的错,而是他们在逆境中求生的本能反应,更是他们正在向这个世界发出的微弱求救信号。
现实生活中,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反应采取批评的态度,关注往往停留在孩子行为的表面,却忽略了这背后深切的心理需求与情感苦痛。我们在控诉孩子前,实在需要先反思,孩子的呐喊背后,到底隐藏着怎么样的情感需求。
学前单位驻校社工正是这些孩子的守护者。他们倾听孩子,解读孩子的行为密码,为他们搭建通往理解的桥梁。驻校社工会为孩子作出评估及提供适切的介入,透过创设安全的环境,透过游戏治疗,鼓励孩子用游戏分享自己的故事。这样的关怀和被接纳对孩子来说,是无价的。
然而, 仅靠社工的力量远远不够。改变,需要从家庭开始。驻校社工为家长提供辅导,帮助他们认识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,学习正向的教养方式,改善家庭氛围。透过亲子工作坊、家庭治疗等介入,引导家长与孩子建立安全依附关系,为孩子营造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。
孩子的呐喊并不是对父母的反抗,而是他们渴望被理解和爱。只有当社会能够重视并理解这些孩子的需求,呐喊声音才会熄灭, 「行为问题」才会减退。每一位孩子都值得拥有快乐而被爱的童年,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,倾听孩子的呐喊,正视童年逆境经历带来的挑战,用爱和行动为他们创造晴朗的天空。
明爱家庭服务共有三队学前单位社会工作服务,为48 间学前单位提供专业服务。我们重视幼儿的全人发展,倡导融和的家庭关系,让幼儿从小培养正向思维和品格。驻校社工与家校合作建立健康家庭,培育下一代。